[Workshop筆記] Hsinchu Sheraton Workshop (1/26 Sun 10am) by Maggie Hsu

IMG_20140126_132326  
 
[ 前情提要 ]
 
 
再次感謝主辦人 Rosa 的用心安排,會有這樣的 workshop 活動是因為 Rosa 早些年在香港管顧業工作時,剛進社會不久,在老闆的要求下參加許多類似的 workshop 與 networking event。起初非常不適應,畢竟在台灣唸書時,並沒有這樣的活動。因此,回台工作後,便決定要開始這舉辦這樣的 workshop,建立一個讓大家在下班後,能夠分享資訊與輕鬆交流的平台。
 
[ 切入正文 ]
 
講者:Maggie Hsu
主題:「我所看到的未來工作趨勢及個人因應之道」
 
本次邀請到的是 Intel 在台指定的 headhunter,H & L 智理管理顧問公司的 Maggie Hsu,分享她「所看到的未來工作趨勢及個人因應之道」。接著我將會針對在 workshop 的精彩內容,分成「思維」、「趨勢」、「個人」等三大主軸和大家分享所學習到的心得筆記。

 
思維
 
一開始 Maggie 便警告我們,世界正在改變,而且改變的速度超乎想像,我們所處的是個「沒有資深、沒有資淺、沒有絕對,完全實力取向的時代」,重點是我們是否能夠發揮潛力,在新時代站穩屬於自己的位置。接著用了之前網路上盛傳的「鴻海工程師問郭董:為什麼爆肝的是我,首富卻是你」這篇文章做分享,姑且不論這篇文章的可信度,但裡面有三大要點值得我們反思。
 
1. 創業 vs 就業
 
創業只有 5% 的人能夠成功,95% 的人是失敗的。創業的風險很高,但是相對的報酬也最高。
 
2. 選擇 vs 被選擇
 
對於工作,很多人都是等著被公司選,而不是去選公司、挑工作,受制於人。
 
3. 責任的輕重
 
任重而道遠,身為老闆除了要對自己、家人、朋友負責外,也要對員工、股東負責。底下有一群人都要靠他養,不止要忍辱負重,更要犧牲很多東西去達成自己身為老闆的使命。

 
Maggie 用這個故事和我們分享,其實生涯發展走到最後,最重要的還是「思維」。我們的「思維」決定了我們的人生。在這邊 Rosa 和我們分享,根據哈佛商學院一個非常著名、關於目標對人生影響的追蹤調查,發現 84% 的人完全沒有明確目標,13% 的人有目標但沒寫下來,而只有 3% 的人有著準備要實行的清晰且已被寫下來的目標與計劃。調查發現這 3% 有做 goal setting 的人在數十年後是相對有成就的。因為他們非常清楚自己的目標並努力去實行它。
 
另外,money matters,「financial goal」相當重要,如何透過數字來檢視自己,是我們每個人都該好好重新思考與規劃的部分。
 
參考資料:
In 1979, interviewers asked new graduates from the Harvard’s MBA Program and found that : 
– 84% had no specific goals at all 
– 13% had goals but they were not committed to paper 
– 3% had clear, written goals and plans to accomplish them 
 
In 1989, the interviewers again interviewed the graduates of that class. You can guess the results: 
– The 13% of the class who had goals were earning, on average, twice as much as the 84 percent who had no goals at all. 
– Even more staggering – the three percent who had clear, written goals were earning, on average, ten times as much as the other 97 percent put together. 
 
(Source: from the book What They Don’t Teach You in the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by Mark McCormack) 
 
 
趨勢
 
接著 Maggie 與我們分享她所觀察到的「六大產業趨勢」、「十大未來發展潮流」以及「跨界整合」的重要。
 
六大產業趨勢
 
1. 人體感觀體驗和電子結合(如:隱形眼鏡和網路眼鏡)
2. 人工智能(如:無人駕駛車)
3. 軟體改變實體世界,創造虛擬實境(3D)
4. 壽命延長,醫療照護,生物科技和電子結合
5. 內容創意產業(藝術與娛樂產業)
6. 雲端和資訊安全、Big data
 
十大未來發展潮流
 
1. 大者愈大,M & A 併購會愈來愈多,競爭愈來愈激烈
2. 小型新創團隊興起,技術獨到搶下一片天
3. 企業從崛起到隕落的週期轉換速度會愈來愈快
4. 資源分配愈來愈不平均,已經不是 M 型而是 L 型了,想生存只能拼第一
5. $是衡量事情有沒有做好的指標,公司、個人及國家皆然,$所代表的是「知識」與「智慧」
6. 網路時代興起,全球化無遠弗屆
7. 知識取得容易,有價值的判斷難得
>>> 我所聯想到的參考文章: 
《哈佛教授:窮人和過於忙碌的人有一個共同思維特質》
8. 自我學習的時代更全面來臨
9. 更多的 multi-tasks,更需要的是「integrated brain
10. 個人品牌 Personal branding 時代來臨(網路搜尋就是你的 reference)
 
Maggie 也提到,千萬不要小看網路的力量,企業主在徵才時,履歷已經不夠參考了,愈來愈多的 HR 或主管會先上網搜尋應徵者的 facebook 或網路相關資訊。這令我想起之前參加 HPX 所舉辦的 User Friendly 2013 分享大會上,唐玄輝老師的分享,未來網路上的「我」會愈來愈重要。
 
“In the future who you are is defined by the experience created in the internet.” 
– Paul Adams (前 Facebook 產品經理)

 
跨界整合
 
跨界整合能力將愈來愈被看重,不只跨國,更要能跨產業、跨 function。另外語言能力也很重要,趁年輕可以多學外語,因為英文能力已經是必須,一定要具備,但可惜台灣學生連英文能力都輸臨近的亞洲國家。另外,Maggie 分享專業領域最好要特定,先建立專長,找到自己的利基點,先深再廣,才有辦法做跨界整合。
 
未來是「只有瓷飯碗,沒有金或鐵飯碗」的時代,這邊 Maggie 以日本的達人文化為例,鼓勵大家當自己的目標很明確時,就不會覺得一開始的菜鳥奴隸期很辛苦,因為回頭來看,那其實都是過程而已。
 
參考:日本的達人文化
奴隸期 doing
撞牆期 suffering
職人期 make a live
達人期 expert
匠人期 leverage others’ resources for greater results
(一定要先能被別人利用)
 
個人
 
談完了趨勢,後面 Maggie 討論到「個人」發展的部分,以下分為三大點「What You Want」、「What You Have」、「The Core Competence」,來分享我所學習到的部分。
 
What You Want
 
你想要什麼?Maggie 要我們莫忘初衷,因為「真心」和「初衷」才是最關鍵的。隨時檢視過去、觀察現在與遠眺未來,想想你的 dream 是什麼,思考你想要過的 life style 是哪一種,想要達成的 financial target 又在哪裡。及早確定並訂定一個持續的人生目標,人都是懶惰的,熱心易發,但恆心難持。成功的人是不忘初衷堅持到最後的人。
 
What You Have
 
「你會是最常相處的5個朋友之平均值」,人生是馬拉松,交「好朋友」很重要,因為你和哪些人相處,決定了你的未來。
 
“You are the average of the five people you spend the most time with.” 
– Jim Rohn
 
 
The Core Competence (六角呈現,中間為核心指標)
 
* Core – Mindset, Attitude, Personality and Value (Integrity)
 
1. 冰山理論 (浮在水面下,看不見的才是最重要的部分)
2. 樹根與果實 (根基的重要)
3. 以行踐言,誠信 vs 誠實 (做個言必行行必果的人)
4. 道德仁義和利益,兩者要兼顧並存
>>> 我所聯想到的參考文章: 
《 狡詐與聰明只在一線之隔 》
5. 不要自我感覺良好,人最貴也最不值得的是面子 
6. 不是有在做事就好 (focus, fast, first or fuckout)
7. 相由心生 (觀察他人、看看自己,會發現面向透露很多小細節)
8. 吃苦、忍氣、成事 
9. 專業、敬業、樂業 (樂業最難) 
>>> 我所聯想到的參考文章:
《 努力的人 贏不了樂在其中的人》
10. 人分兩種:
(1) 因為~所以~不行~ (大都數人總是先說不可能)
(2) 因為~不行~所以我要~ (脫困的決心,就能產生創新能量)
11. 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本性不是不能改,而是有沒有決心改)

 
– Interpersonal & People engagement
 
Maggie 以自身的經驗,懇切提醒我們出社會後「做人」比做事重要,尤其是年輕人更要注意。
 
1. 先問自己是什麼樣的人 (已所不欲,勿施於人)
2. 朋友情義值千金,需要千金時卻找不到朋友
3. 人和人一開始想的就是如何共同創造價值
4. 人際之間的應對進退 (參考:紅頂商人胡雪巖)
5. 真誠無價,用錢買不到的人心

 
– Judgement & Choice
 
1. 判斷力是磨出來的 (鐵打的、火燒的,教不來的)
2. 識人之明 (一輩子的課題)
3. 有時候我們要相信年輕,有時候我們要相信經驗,智慧在於選擇
4. Priority 人生在於如何排序 (我們一天都只有 24 小時)
5. 智慧的開啟才是王道
– Questioning 
 
如何問好問題,是很重要的能力,問題可分為長、短、開放與封閉不同形式,但其實問題背後代表的是邏輯,而老闆在會議上不斷問的,也是「邏輯」,questioning based on why,問對問題能省很多力。

 
– Thinking & Analyzing
 
邏輯與分析能力,批判思考是台灣學生比較缺乏的重要能力。

 
– Communication
 
1. Types: formal & informal (正式與非正式都是溝通)
2. Get both involved (溝通是雙向的)
3. 掌握對方的思維和感受
4. 從對方的思考角度找到說法
5. 世上只有好方法和好說法 (同樣一件事情用不同方式詮釋,有非常不同的結果)
6. 言之有理
7. 氣氛
8. 聲音
9. 眼神

 
– Presentation
 
1. 每一場溝通都是 presentation,present what you think and what the audience will be influenced
2. 培養出自己的莊重和穩定
3. 要點說明 (張忠謀開會要求:15分鐘內講清楚)
>>> 我所聯想到的參考文章:
《說話15秒內沒重點,Out!5個不讓人抓狂的溝通術》
4. 不在非相關的事務上花太多時間
5. 專注在 key point 上
 
 
最後,Maggie 與我們分享 Nelson Mandela 的經典名言,鼓勵我們大膽設立目標、追求目標。
 
「事情完成之前看起來總像不可能。」 
“It always seems impossible until it’s done.” – Nelson Mandela
 
「勇敢的人不是不會感到恐懼的人,而是戰勝恐懼的人。」 
“I learned that courage was not the absence of fear, but the triumph over it. The brave man is not he who does not feel afraid, but he who conquers that fear.” – Nelson Mandela
 
參考:
《17句你應該知道的曼德拉語錄》 
 
 
 

by 高而芬 Erh-Fen Kao (小兔)

高而芬,網路筆名高小兔,是個社群網絡營造者,也是科技部落客。
目前在交大產業加速器中心協助 Yes Co-working Space 的營運,幫助新時代的創業家成功。同時也是 AppUniverz 的執行秘書,滔客數位科技誌主編與科技媒體兼職作者。喜愛高科技、喜愛交朋友、喜愛到處旅遊,是一隻對資訊狂熱的兔子。夢想是十年後與有導演夢的弟弟一起創業,將想法付諸行動,讓世界看見台灣。http://about.me/erhfen/
 
 

 

Rabbie Kao
(Visited 247 times, 1 visit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