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後該創業當老闆還是當員工?來聽 appWorks 合夥人詹益鑑怎麼說

很幸運地,在去年交大「創業與創新講座」與今年清大「App 創業與實作」等課程上,聽到 appWorks 合夥人詹益鑑(IC Jan)的演講,主題從創新與創業,帶到台灣網路創業現況。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演講一開始 IC 都會問同學,畢業後會先去工作嗎?或者先去工作一段時間才去創業?還是一畢業就想創業?而你又會選擇哪一項呢?

相信大家都有過相同的疑惑,因此,接著將從 IC 所提的「創業七件事」,和大家分享我在演講中所學習到的新鮮人基本功與創業家思維,希望能幫助大家思考「畢業後到底該創業還是就業」。

  • 一個動機:我想解決什麼問題?

創業像什麼?像「馬拉松」,也像「跑酷」,同樣都是從起點到終點,完成一件事情。而 IC 覺得,創業就像是電影《自由之路 The Way Back》,不論如何,你得自己完成那段路程。

這段路程並不是輕易就能完成的,因此,在選擇創業之前,得先想想,我想要解決什麼問題?這個問題我能用怎樣的方式去解決?如果連這樣簡單的問題都無法回答,只是想要做一個網站或 App 的話,那麼創業這條路並不適合你。

  • 兩個目標:創造價值,產生財富

IC 在演講中都會問到「如果有一億台幣,你會怎麼花?」,藉此讓同學思考金錢、財富以及價值等問題。創業是什麼?不是開一間公司就是創業,創業其實就是創造自己的事業,藉由自身的價值來產生財富,重要的是,因為是你要過什麼樣的生活,才會去追求自己想要的東西。

創業 = 創造事業 = 透過價值創造產生財富

財富 = 你想要的東西

價值 = 大家想要的東西 = 問題的解決方案

品牌 = 再貴都有人要就是品牌

事業 = 你的顧客會回購並推廣

創業 = 解決大家的問題,得到你想要的東西

  • 三層轉換:上門 → 回購 → 推薦,成就生意

不管當老闆或是當上班族,基本上都是在某間公司就職,因此,了解公司的生意是如何運作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因為每間公司都在追求自己的品牌,而行銷就是為了建立品牌。

所謂品牌,就是再貴都要買的,就是帶給消費者「無限的想像空間」且賦予「消費者品味」的,就是讓消費者在上門之後,願意回購、願意推薦、並成就一門生意的。不論你的背景為何,都該知道「行銷」究竟在做什麼。

  • 四個市場:終端、消費、資本、勞力

在抉擇是否該創業還是就職時,可好好思考這四個市場,尤其是資本與勞力,到底要選老闆還是公司?依專長還是依興趣?追求夢想還是認清現實? IC 表示,剛出社會時,大家都會選擇前者,但隨著年紀的增長,後者將會變得越來越重要,重要到你不得不好好思考自己的生涯規劃。

  • 三個角色:生意人、工程師、藝術家

好的創業者的三種特質分別為「工程師 Developer」、「生意人 Businessman」、「藝術家 Designer」。

生意人不是你念了商學院就會做生意的,所有創業家都要學會賣,而「賣」就是行銷。若一開始就到企業上班,便可學習企業的生意頭腦,鍛鍊自己的開發與設計能力,而藝術與美感則需要日常生活的累積,可知創業絕對不是一蹴可幾的事情。

  • 兩個階段:成功商業模式(0→1)& 規模化(1→100)

商業模式是什麼? IC 表示,商業模式 ≠ 收費模式,商業模式是「創造價值並留下價值的方法」,對所有公司而言,商業模式不會一成不變,它會隨著時代的演進而不停改變、不斷創新。即便你只是個小小員工,也該知道自己任職的公司的商業模式,好清楚自己在公司的定位。

而對創投來說,真正投資的是「可規模化的成功商業模式」,成功商業模式是創造並留下價值的方法,可規模化代表資金透過商業模式放大回收,兩者需同時成立,否則不是創投的標的。

另外「值得信賴的長期伙伴關係」也是創投選擇投資團隊的關鍵之一,因為創投並不是金主或銀行,而是策略伙伴。創投無法每天陪新創團隊創業,投資績效還得靠新創團隊,因此,相互信賴,投資戶成功,創投才能
成功!

  • 一個問題:如何衡量我的人生?(快樂、平衡、正直)

IC 提到,我們該隨時檢視並衡量自己的人生,就如同《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一書中,作者哈佛商學院教授、破壞式創新大師克雷頓.克里斯汀生(Clayton M. Christensen)所談到的人生三個重大問題:

1. 如何使工作生涯成功、快樂?(快樂)

2. 如何讓自己與配偶、兒女、朋友的關係成為快樂的泉源?(平衡)

3. 如何堅守原則以免除牢獄之災?(正直)

在個人生涯規劃時,不斷詢問自己以上這三個問題,因為,了解自己,認識自己,才能成就自己。

最後,IC 和我們分享,出社會後,有三種「人」需要注意,分別是「人格特質、人際關係、人脈經營」,找工作看個性,要清楚了解自己的性格、能力與夢想,試著從弱連結中找尋生命中的貴人,並透過社群媒體來經營自己的人際網絡。

切記!人脈是多少人認識你,不是你認識多少人。

台灣現在的人才問題不是學歷太高,而是經歷太少。技能保你一時,特質賜你一生,經歷則會跟著你一輩子。機會只是開始,團隊才能成功。實習是最好的學習機會。而態度比技能跟知識重要,唯有跳出舒適圈,才能看到自己真正的樣貌、成就不一樣的未來。

所以畢業後該創業還是就職呢?其實「先去真正的工作過一段時間再來創業」相對來說是比較正確的選擇。IC 也在自己部落格的文章中提及:「唯有加入產業,把手弄髒,你才真的能夠理解與體會,創辦公司與經營管理是怎麼一回事。」

資料來源:

(圖片來源:Stephen Poff, CC Licensed)
於 2013-06-17 10:19:13 發布 TechOrange




Rabbie Kao
(Visited 325 times, 1 visits today)